139 0269 5702
熱處理的種類和作用在金屬加工和材料科學中具有重要意義。熱處理是通過加熱、保溫和冷卻等過程,改變金屬材料內部的組織結構,從而改善其性能的一種工藝方法。下面將詳細介紹熱處理的種類及其作用。
熱處理的種類
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,熱處理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分類及具體方法:
按加熱溫度和組織轉變特點分類
退火: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,保持足夠時間,然后以適宜速度冷卻。目的是降低硬度,改善切削加工性,消除殘余應力,穩定尺寸,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。
正火: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,保持一定時間后在空氣中冷卻,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。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,改善鋼的性能,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。
淬火:將鋼加熱到臨界點AC3(亞共析鋼)或AC1(過共析鋼)以上某一溫度,保溫一段時間,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,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(或Ms附近等溫)進行馬氏體(或貝氏體)轉變的熱處理工藝。淬火可以大幅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,但也會使鋼變脆。
回火: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,隨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,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。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或減少淬火應力,降低脆性,提高塑性和韌性,獲得工作所需要的力學性能。
按加熱和冷卻方式分類
整體熱處理:對工件整體加熱,然后以適當的速度冷卻,獲得需要的金相組織,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。
表面熱處理:只加熱工件表層,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。常用的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等。
化學熱處理: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、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。主要方法有滲碳、滲氮、碳氮共滲等。
其他分類
根據熱處理的作用,可分為預先熱處理工藝和最終熱處理工藝。
根據熱處理的部位,可分為整體熱處理工藝和局部熱處理工藝。
熱處理的作用
提高強度: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內部結構,提高其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,使材料更加堅固耐用。
增加韌性:通過適當的熱處理,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韌性,使其在受到沖擊或壓力時不易斷裂。
改善硬度:熱處理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,從而提高其耐磨性和抗刮擦性。
調整尺寸:熱處理過程中,材料會發生膨脹和收縮,可以通過控制加熱和冷卻的速度來調整材料的尺寸。
改善加工性能:熱處理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,提高其加工性能,如切削、鉆孔等。
提高耐腐蝕性: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內部組織,提高其耐腐蝕性能,延長使用壽命。
消除內應力:在制造過程中,材料內部會產生一定的內應力,熱處理可以使內應力得到消除或減小,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因內應力過大而導致變形或開裂。